11月18日,记者来到大陈镇前山产业区块,只见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。“我们企业正在筹划新厂房装修工作,入驻数字与智能化服装产业社区后,我们的产能提升20%左右。”义乌博豪服饰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黄超说,他们在该社区租了整栋楼,使用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,计划在现有四条生产线基础上,新投入两条衬衫高端定制生产线,配合数字化平台实现产业升级。
如今的大陈镇,和黄超有一样想法的企业主不在少数。作为全国最大的单品衬衫生产基地,大陈镇有服装企业175家、规上服装企业45家,年产衬衫1.3亿件。但近些年来,面对国际贸易壁垒、消费需求迭代等问题,大陈镇传统服装企业面临较大压力。
大陈镇对此勇闯潮头,积极求变,以数字化工厂推动大陈衬衫产能升级,投重资建产业园推动经营模式升级,并积极推动衬衫品牌新创,借此提升市场占有率。在政府推动下,大陈衬衫,这个历经40年的传统产业迎来“凤凰涅槃”。
义乌衬衫行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,到九十年代初进入发展“黄金期”。然而,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一直在变化,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大陈衬衫产业出现震荡,尤其是近年来,呈现增长趋缓、利润下滑的态势。大浪淘沙中,总有人挥手告别,也有人继续坚守。
在这场突围战中,不少像金洪辉这样的企业家迎难而上,围绕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这一时代课题,探索新发展模式。
一个“变”字,是记者在大陈采访期间,听当地衬衫企业、设计师讲得最多,也给人印象最深的字眼。
衬衫行业的“变”,在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之变。2017年以来,作为浙江省服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单位,大陈镇加快推进服装制造企业产业转型、产品创新、技术升级,带领企业通过“机器换人、管理提升、品牌培育”等,提升产品的质量与核心竞争力,已经有更多的衬衫企业加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大军,再次挺起了这一传统优势行业的脊梁。
衬衫行业的“变”,还体现在创意链上。过去,衬衫企业只顾着埋头苦干,客户要什么产品,他们就负责生产。随着行业不断“内卷”,不少衬衫企业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。如今,大大小小的衬衫企业都成立了研发部门,普通的衬衫产品也开始跨界融合,做成了一件件时尚潮牌。得益于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近年来,
大陈衬衫行业的变化,给不少采购商带来了惊喜。适者生存,革新求变,才能突破困境。如今,大陈衬衫企业打响了一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硬仗。
事实证明,转才有出路,不转没有未来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让“老树发新芽”,是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的关键所在。
制版、剪裁……走进大陈镇的“天驰服饰”智能化生产车间,只听见机械的操作声,偌大的厂房难觅人影。这个车间里,有6名不懂裁剪的制版师,他们的平均岁数在29岁左右。通过数字化系统,他们能够在几分钟之内,精准完成制版工作。“现在我们的制版工作全部能够最终靠线上完成。”金铭康介绍,这6名制版师也就是公司的数字程序员。
为了适应市场需求,“天驰服饰”把私人定制作为企业转型突破的落脚点,投资2000万元研发自动裁床系统。从信息数据采集到生产端,再到物流端,全部实现大数据管理。同时,实现柔性生产,每件衣服都是单人、单版、单裁、单件。“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为了节约人力成本、缩短生产工期,我们投入智能化设备。”金铭康“接棒”父亲的第一件事,就是改造生产车间,智能化流水线的应用,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小单快返的需求。
近年来,受限传统厂房的建筑结构、层高、承重等缺陷,导致我市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跟不上先进地区的步伐,企业及产品竞争力下降,传统服装企业面临着较大压力。
改革开放大潮中,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缺一不可。对此,大陈镇急企业主之急,想企业主之想,谋划推进前山数字与智能化服装产业社区建设,打造服装公司发展的“未来之城”。
2020年,大陈镇启动前山产业区块开发,吹响了前山“千亩百亿”产业平台建设的号角。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任接着一任干,几年间,大陈江西侧,以生产制造、创新创业、科技研发为主的数字与智能化服装产业社区即将完成建设,将于今年12月竣工并投用。
“大陈镇高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,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,规划建设以前山区块为核心的全新产业平台。”大陈镇党委书记龚旭伟介绍,通过政府搭台,国企投资建设,为大陈衬衫企业腾出发展空间。
近年来,大陈镇领导班子带队前往各行业、高校考察,学习借鉴先进经验,以他山之石谋发展之道。“接下来,我们还将加大与高校的对接合作,通过‘政企校’合作新模式,培育服装行业人才、举办时尚活动、共建‘衬衫研发设计中心’、建立产业链平台等,打响‘中国衬衫之都’品牌影响力。”龚旭伟介绍,为了丰富大陈镇产业体系,吸引更多人才入驻,前山区块还积极引进一批智能终端、新材料、数字健康、数字电商、
政府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刻“扶一把、拉一把”,给予了企业强有力的支持,从而逐步推动大陈衬衫行业快速发展。
最近几天,位于大陈镇的“佛斯丽制衣公司”刚完成“双11”的订单,又开始准备下一轮电商活动的产品营销售卖和设计。
酒香也怕巷子深,对于长久以来主要依赖线下销售的衬衫行业来说,较为单一的销售经营渠道,限制了产业的发展。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,大陈镇不少公司开始尝试电商渠道销售。对于“佛斯丽制衣公司”负责人陈钦来说,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销售经营渠道。如今,“佛斯丽制衣公司”年销售额超亿元,其中线%。
此外,大陈镇正积极筹划打造大陈衬衫零售街,建立了大陈衬衫区域公共品牌,抱团发展,布局国内各大中小城市的重点销售区域,打响大陈衬衫品牌。今年6月,大陈镇还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、义乌市服装行业协会在该镇设立“首席质量官行业共建站”,意在打通企业监管与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推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,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,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,培养质量管理高层次人才。
大力提升传统产业,持续夯实经济发展的“压舱石”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,大陈镇全力推动数字与智能化服装产业社区的招商工作,以创新思维谋篇布局,推动传统产业再造升级,全方面提升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,加快重塑竞争优势、奠定发展胜势,为“打造典范、再造辉煌”贡献力量。